從「與人文對話」到「以藝術對話」– 「沒有絕對,也沒有永恆」董卓恩及陳華姿藝術作品展

撰文:黃樂然(社會學系三年級)

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努力悔改,你會視他為好人,還是壞人?你認為自己是黃絲還是藍絲,是正常還是瘋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不同概念,但那些概念會否限制我們的思想?我們習以為常的二元對立是否那麼絕對?這些皆是兩位藝術系同學希望藉着藝術作品展探討的問題。

 

與人文對話以藝術對話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莊子 ‧ 齊物論》中一句點出了《「沒有絕對,也沒有永恆」董卓恩及陳華姿藝術作品展》的主題。藝術系三年級的董卓恩在撰寫「與人文對話」課程的期末論文時深受莊子和柏拉圖啟發,於是便找來同是藝術系的陳華姿,參加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的學生活動資助計劃,舉辦以「沒有絕對,也沒有永恆」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展。展覽將於2018年10月9至19日於大學書店舉行,希望藉此引來中大師生深思莊子的相對性主張:平常所謂是非黑白,並非絕對對立,而是互相界定的相對概念。

對董卓恩來說,藝術是比文字、言說更誠實的表達方式。「人們或許會被花巧的文字騙倒,但藝術可以很誠實地反映一個人。」說出一個道理可以很輕易,但言說者對此卻不必有深刻體會——誰都會說「不要執著」這個道理,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藝術則不同,人要透過親眼凝視、親身體驗,以心神領會藝術作品,才能夠了解藝術作品背後所代表的道理,而這種「了解」比空口說話真實得多。「雖然我推崇莊子的態度,但我認為他本人未必真的做到消遙。真的逍遙,又怎會常常談逍遙呢?」或許就是看到文字、言說的限制,董卓恩才會選擇以藝術重新詮釋莊子思想。

 

擁抱相對 重獲心靈自由

董卓恩十分喜愛莊子,更形容自己和莊子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她卻不認同柏拉圖。而相比起柏拉圖對永恆而絕對的理型的論述,她指出莊子的相對主張更能夠回應現代社會的心靈問題。她認為,現代人好像把自己困在一個個盒子裡,心靈自由被庸俗的、外在的規範束縛著。她很欣賞莊子透過洞察事物的相對性而不拘泥一般教條式規範,從而達到逍遙。所以,她希望藉藝術展我們反思更多,在紛亂的世界裡找回心靈自由。

是次展覽展出了二人從深刻反思中提煉出的藝術品。最初,董卓恩只打算繪畫一套以「蒸餾水和污水」為主題的漫畫,蒸餾污水的過程象徵一個曾經罪犯滔天的人努力悔改的轉變,藉此表示善惡之間無絕對不變標準後來,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李明老師看過畫作後,就想:何不直接做成一個蒸餾污水的實驗?於是,董卓恩就買齊材料,把漫畫內容轉化成真正的裝置藝術品〈蒸餾水與加料水〉。

後來再得到老師鼓勵,開始構想其他作品,最後形成一個藝術展。她們的作品挑戰絕對、完美的概念,提出另外的可能性,衝擊著很多平日大眾的既定概念。例如〈有沒有完美的灰色〉提出灰色並不一定被界定為介乎於黑和白中間的顏色;〈大山和大山上的一顆小塵土〉 顛覆我們對大小的看法;〈我不是〉爽快表達「我就是我」,不希望被強行標籤或歸類的心願;長篇漫畫〈層層世界〉則以可愛的畫風描繪了一個反烏托邦的沉重故事。

沒有絕對,也沒有永恆,意味著世上的事情沒有肯定的答案。對於沒有答案,董卓恩十分享受,如果這樣,人們或者就不必那麼拼命去追求些甚麼,免去許多煩惱。然而,陳華姿對此卻又愛又恨,她的作品〈存有_存在〉中深思「存在」和「存有」之間的問題,一方面她慶幸自己是個有意識的「存有」,不是盲目跟隨別人一早安排好的路而單純地「存在」著;另一方面又因為她有自己的意識,於是便會不停思考,但既然事情沒有肯定的答案可以跟從,就意味那思考是無止境的,不斷煩擾著有關對錯的問題使她愈來愈迷惘。


由漫畫變成實物的〈蒸餾水與加料水〉

 

對立的世界觀 不對立

就如這種充滿矛盾和對比的展覽,董陳兩人也是很不同的兩個個體。表面上她們都十分乖巧,但內裡的想法迥異。「我想揭露美好的假象,展示現實的真相,助人們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事物的醜陋」,董卓恩希望他人能夠透過藝術作品感受負面的情緒,再於生活中反思,以行動改善現實;相反,陳華姿雖然知道事物背後的黑暗面,但她選擇相信世界美好的一面。

陳華姿是中途被董卓恩邀請加入參與這計劃的,因為董卓恩想要改變她堅信美好的想法,於是在創作過程中,和她分享了許多較沉重的話題,譬如漫畫〈層層世界〉中有不少黑暗的設定:那是一個沒有家庭概念的社會,所有人由政府養育,政府視人為國家的財產,因此有生產力的年輕人嚴禁自殺,但是任由長者自生自滅,甚至有計劃地使他們死亡。這些設定看似瘋狂,但想深一層,其實和我們的社會是否有相似之處?儘管董卓恩不斷灌輸,陳華姿的信念卻沒有被動搖,反而變得更加堅定,「我仍然希望它保留美好的一面。」,她希望由自己開始做起,將正面的想法帶到世界上。

 

第一次純粹誠實地做回自己

對董卓恩和陳華姿來說,是次藝術展是一個寶貴經驗,因為她們第一次可以不為分數、不為市場,純粹誠實地做自己想做的作品。平日的創作也許要顧及其他因素,但這次機會讓她們可以用作品去真正面對自己。所以,她們都很渴望得到不同意見,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善,「罵我也可以,因為很需要進步。」因此,場內設有留言區收集意見,和觀眾作更多交流。大家不妨到大學書店參觀她們的展覽,思考創作者透過藝術品所提出的問題。

 


董卓恩以一個「迷」字總結是次展覽,一方面代表她力反絕對真理的迷思,一方面表示她在藝術創作的路途上仍未自己的去向

 

展覽詳情

開幕及分享會: 2018年10月9日 17:00-19:00

展覽日期:2018年10月9日至19日

展覽時間:
10:00-20:00 (星期一至五)
10:00-17:00 (星期六)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一樓101室大學書店

 

作品相集
[tribulant_slideshow gallery_id=1]

[gs-fb-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