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歷史—由MDGs到SDGs

撰文:梁菀琪

 

2015年9月,聯合國全數193個成員國支持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未來制訂了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議程的願景是消除貧窮和飢餓、應對氣候變化、建立永續社區、發展以人為本的經濟,最終希望人人都享有健康和平的生活,免受歧視和暴力的威脅。聯合國正式提出可持續發展問題超過40年,至此方具體化成為確切可行的目標,引領全球各國在未來15年共同努力。

然而,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出現,並不表示可持續發展成功落實。當前全球氣候危機,城市發展急劇,導致水中、陸上的生物多樣性快速消失等情況日趨嚴重;而社會、性別不平等、貧富懸殊、能源、水資源、糧食不均等問題仍迫在眉睫。因此,聯合國首次將人類面對的重要挑戰全盤考慮,提出性質不同但互相關聯的17個大目標,並逐一拆解為明確可行,可以量度的169個細項指標,以作為政府、企業、公民社會以至個人行動的指引,希望透過協同力量實現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提出與落實的困

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已引起廣泛關注。1972年6月5日,「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會議焦點落在工業化帶來環境變差的憂慮,是否會成為發展中國家爭取脫貧的障礙。會議最終通過《人類環境宣言》(Stockholm Declar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提出人類擁有在健康生態環境生活的權利,並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與全球人民的幸福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可惜十年過去,環境與發展問題未見改善,宣言流為空談。聯合國遂於1983年,邀請曾任挪威環境部長和總理的葛羅.哈林.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成立並領導「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深入探討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聯合國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宣言(Our Common Future,又稱為布倫特蘭報告),第一次完整定義了「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發展模式,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同時又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他們的需求。」報告把環境問題納入政治議程中,將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等量齊觀。

《我們的共同未來》報告發表後,引起全球迴響。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第一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又稱為「地球高峯會」(Earth Summit),就將布倫特蘭報告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進一步推廣成具體的行動方向。會議中通過了多份重要文件,包括《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並簽署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二十一世紀議程》制定了多項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工程藍圖,是一個全面行動計劃,由聯合國各個組織、政府和主要群體一起合作執行。可是,時任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華克·布殊(老布殊)在峯會上聲明,美國的生活方式絕不因會議的結果而改變[1]

隨着《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簽訂,聯合國在1997年通過具有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以規範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到了2001年,美國以「影響經濟」及「發展中國家亦須承擔減排義務」為由,拒絕批准議定書。10年過去,簽約各國在生產和消費型態方面並沒重大改變。加拿大獨立智庫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2010年發表的報告顯示,《二十一世紀議程》的期許與落實之間的差距極大。[2]

 

「千禧年發展目標」

2000年,聯合國舉行千禧年大會。與會的189個國家簽署了「千禧年宣言」(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重點在協助發展中國家改善生活質素、基礎建設和人權狀況,並承諾在2015年前達成八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MDGs ),包括:消滅貧窮飢餓、普及基礎教育、促進兩性平等、降低兒童死亡率、提升產婦保健、對抗病毒、確保環境可持續與全球夥伴關係。八個目標下共有22個細項指標,主要為可量度的健康與經濟指標。

15年過去,MDGs的成效如何呢?根據聯合國在2015年7月發表的《千禧年發展目標報告》,世界貧窮人口由1990年的47%減低至2015的14%;已達學齡卻沒有上學的孩子的數目降低一半以上;孩童死亡率減低一半;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ntiretroviral theory)的成功,令更多愛滋病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蚊帳的設置,令死於瘧疾的人的數量大幅減少。

儘管千禧年宣言制定的目標有不錯的進展,但距離全面落實可持續發展仍有漫漫長路: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依舊存在,女性在不同方面遭受歧視,並比男性更可能生活在貧窮的狀態。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有8億人口處於極端貧窮和飢餓的狀態,超過1.6億未滿5歲的小孩因營養不良而身高不達標。另外,氣候變遷和環境持續惡化,進一步加劇貧窮。由1990年起,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升超過50%,導致極端氣候的發生頻率增加。

由是觀之,雖然MDGs有不少指標都在2015年達成,成果卻非人人共享。因此,2015年聯合國以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正式取代千禧年發展目標。相較於在閉門會議產生的MDGs,SDGs是經過與政府機構、非政府機構、民間團體、商界共同商議而制定出的17項目標。MDGs為全球協議提供了一套共同語言,其8大目標是根據全球的發展現況來擬定的,有清晰的量度和監測機制,而SDGs則繼承了MDGs 的框架。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可持續發目標的推出與挫

較之MDGs,SDGs有三大突破:一、廣泛適用(Universality)。MDGs較重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而SDGs 設定的目標,同時適用於已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二、整合多元(Integration)。與MDGs相比,SDGs更能涵蓋可持續發展的三個面向:「經濟」、「社會」和「環境」。17個SDGs關係密不可分,更強調國際協調的重要。三、整體轉型(Transformation)。要朝17個目標出發,整個社會的思考模式和經濟模式要有很大的轉變,要落實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把環境跟社會層面放入經濟政策的考量之中。除了企業和政府外,全球公民都需要透過自身力量扭轉社會的形態走向。

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嚴重拖慢了2030議程(Agenda 2030)的進程。以第四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SDG 4)為例,疫情令很多學校停課,全球很多學童因缺乏網上學習的設備而被逼停止學習。女性本已承受較沉重的照顧家庭的責任,疫情令這份責任有增無減。疫情期間,家庭暴力的案件也有上升趨勢,通往性別平等的道路困難重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指出,受疫情影響,衡量多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面臨自1990年起的首次下降[3]

 

SDG 在中大

自2015年起,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鼓勵大學和公民社會等社群,就全球可持續發展提出可行方案,以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及巴黎氣候協議。此網絡聯繫全球各地持分者,就各地區獨特的處境,共同思考可持續發展議題。2018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攜手成立SDSN香港地區分會,藉以聯繫本港不同專業人士和資源,推動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六月,中大的大學通識教育部以「可持續大挑戰:伴疫時代對話錄」為題,舉辦了一連五場網上講座。論壇以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框架,探索健康不平等的社會因素、城市規劃與社群福祉、氣候變化與食物安全、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挑戰,以及建立可持續未來的途徑等課題。論壇希望鼓勵同學及與會者反思身為全球公民的責任,以及日常生活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自2020–21學年始,大學通識教育部以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框架,在本來的大學通識教育四範圍科目基礎上推出「可持續發展目標學習計劃」(SDG Study Scheme)。此計劃以學科知識為經,經驗實踐為緯,鼓勵同學知行合一,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面對未來的挑戰。學習計劃包含三部分,結合學科學習和經驗學習:

有興趣參加此學習計劃的同學,可以瀏覽大學通識教育部的網頁,留意相關的Instagram 專頁,並填妥報名表加入學習計劃的Blackboard以接收關於學習計劃的最新資訊 。

 

[1]  原文是“The American way of life is not negotiable”

[2] John Drexhage and Deborah Murphy,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ISD). 201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Bruntland to Rio 2012. https://www.e-education.psu.edu/emsc302/sites/www.e-education.psu.edu.emsc302/files/Sustainable%20Development_from%20Brundtland%20to%20Rio%202012%20%281%29.pdf

[3] UNDP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20. 2020 Human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COVID-19 and Human Development: Assessing the Crisis, Envisioning the Recovery. New York. http://hdr.undp.org/sites/default/files/covid-19_and_human_development_0.pdf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