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號 Oct Issue

【專訪】再思教育:課與學的斷裂 — 專訪民間學術推動者李達寧

自開學初至十月初,呼籲罷課的呼聲不絕。主張罷課者有時會強調「罷課不罷學」,認為學院內的「學習」落後於社會需要,我們需要學院以外的民間學術,令教學及研究都更「貼地」。《大通報》黃朗軒則訪問了「民院教育」的創辦人李達寧,探索建立真正屬於民間的教育及研究機構的可能性。

【專訪】再思教育:課與學的斷裂 — 專訪民間學術推動者李達寧 閱讀全文 »

【專訪】「Be water」的道儒哲學啟示 — 專訪鄭宗義教授

「Be water」是示威者常叫的口號,更有人把是次抗爭稱作「流水/若水革命」(Water Revolution)。道儒兩家中國傳統思想對「水」的觀點能幫助我們判斷抗爭手段的優劣高低嗎?《大通報》陳倩彤、李智賢、吳騫桐、薛敏訪問中大哲學系鄭宗義教授,請他暢論道儒與抗爭。

【專訪】「Be water」的道儒哲學啟示 — 專訪鄭宗義教授 閱讀全文 »

【通識沙龍】威權主義下社會運動的生命力 (2019-09-26)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在九月底的「通識沙龍」主講「威權主義下社會運動的生命力」。在這場講座中,他利用從不同途徑、辛苦搜集得來的數據,分析「反送中運動」在六月前的民意、「無大台」與網絡平台的關係、示威者行動升級的模式和特點、網絡言論與「不分化、不割蓆」的問題。《大通報》吳騫桐摘錄了講座內容,讓感興趣的各位可以得悉要點,讀者可進一步到網上重溫整場講座。

【通識沙龍】威權主義下社會運動的生命力 (2019-09-26) 閱讀全文 »

【專訪】法證攝影五大原則 衝突現場拍照作證 — 專訪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

衝突現場常有流血畫面,如果我們想記錄傷者的情況,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為什麼有些照片屬「不合格」的呈堂證物?《大通報》鄭俊諺、陳鈺琪、楊貝兒、梁嘉欣與《明報》記者曾曉玲女士一起訪問了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請她解說「法證攝影」的五大原則。

【專訪】法證攝影五大原則 衝突現場拍照作證 — 專訪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 閱讀全文 »

【專訪】融入生命的抗爭與音樂 — 專訪唱作人黃衍仁

搖滾樂愛好者往往予人「反權威」、「忠於自我」的印象,而歷年來的社運抗爭亦不乏音樂人的身影。《大通報》薛敏、陳倩彤、李智賢、吳騫桐訪問了社運音樂人黃衍仁,邀請他分享自己創作的經驗及過程、對音樂及社運高低起伏的思考。

【專訪】融入生命的抗爭與音樂 — 專訪唱作人黃衍仁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