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 SDGs Forum Series

出得嚟消費,預咗要負責任

大學通識部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香港地區分會(SDSN香港)聯手,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七日舉辦線上論壇「我買,故我在?——再思消費與可持續發展」。活動由我校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李明博士主持,並有幸邀請到曾任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總幹事的張一心女士以及我校金融學系副教授、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副主任蔡達銘教授,共論可持續消費的經濟思維及青年對負責任消費的認知與實踐。

出得嚟消費,預咗要負責任 閱讀全文 »

一日縱敵,「塑」世之患

大學通識部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香港地區分會(SDSN香港)合作,於二零二二年七月十四日以「走塑,走數? — 塑膠污染的衝擊」為題,於網上舉辦上年度最後一次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是次活動有幸邀請到綠惜地球創辦人及總幹事劉祉鋒先生以及我校中大生命科學院副教授徐子祺教授探討塑料垃圾對海洋食物網的影響、香港塑膠污染的問題與可行的解決方法。

一日縱敵,「塑」世之患 閱讀全文 »

邁向碳中和之路

大學通識部於二零二二年二月十一日以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為題,於網上平台Zoom舉辦本年度第二次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是次活動有幸邀請到世界綠色組織(World Green Organisation)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以及我校地理與資源管理系徐袁教授從科學及政策的角度講解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應對氣候變遷的目標 —SDG 1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13),及「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

邁向碳中和之路 閱讀全文 »

沒有紅樹和珊瑚的世界

本活動是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講座,由李成業教授、崔佩怡博士及 Serag Heiba 同學主講。

一九七零年代,意識到有需要推廣環保,四月二十二日被定為世界地球日。進入二十一世紀,環保問題愈見嚴峻,人類對海洋在內的大自然破壞顯而易見。今年四月二十二日,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以「沒有紅樹和珊瑚的世界」為題舉行講座。活動分為三部分:生命科學學院李成業教授及崔佩怡博士分別分享海岸紅樹及海洋內珊瑚的世界,提出海洋保育之道。能源與環境工程學系Serag Heiba同學則向參加者提出青年保護海洋的方式。

沒有紅樹和珊瑚的世界 閱讀全文 »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五講:如何建構可持續的未來 (2020-06-30)

本文為2020年6月30日「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五講「如何建構可持續的未來」的講座摘要紀錄。在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最後一節,三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畢業生將透過她們所學和經驗反思,分享她們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踐和憧憬,說明個體和公民社會對於改變未來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隨後,伍美琴教授、黃洪教授將與她們對談,討論建構可持續未來的進路和方法。三位中文大學學生/畢業生的分享將圍繞減少社會不平等(SDG 10)及改善健康(SDG 3);推廣負責任的消費(SDG 12)、杜絕飢餓(SDG 2)和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SDG 11),說明人們的日常行動如何可以對17項SDGs帶來貢獻。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五講:如何建構可持續的未來 (2020-06-30) 閱讀全文 »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四講: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可持續發展 (2020-06-23)

本文為2020年6月23日「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四講「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可持續發展」的講座摘要紀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3是「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而目標13則是「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前者是個人與社會範疇的目標,後者是環境範疇的目標。環境與健康固然關係密切,時至今日,兩者都可以運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協助解決一些過去難以解決的問題。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四講: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可持續發展 (2020-06-23) 閱讀全文 »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三講: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 (2020-06-16)

本文為2020年6月16日「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三講「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的講座摘要紀錄。在是次講座,劉雅章教授會先從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入手,透過歷史觀察和電腦推算模型,並引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數據,概述全球氣候變化的情況。林漢明教授繼而深入分析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的關係,思考能否運用氣候智能農業,以打破農業增產加劇全球暖化的惡性循環。除了政府政策和科學研究外,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的平衡中扮演什麼角色呢?Francisco Cisternas教授將邀請觀眾參與問卷調查,以了解並幫助觀眾反思自己有多願意為舒緩全球暖化現象而改變消費習慣。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三講: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 (2020-06-16) 閱讀全文 »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二講:社區規劃對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2020-06-09)

本文為2020年6月9日「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二講「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大流行病規劃:社區規劃對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的講座摘要紀錄。大流行病與空間規劃息息相關,而可持續環境和公平社會正是應付流行病的基石。講者首先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框架,分析預防及應對大流行病時,社會各界(如政府、市民、醫療系統、教育界、市場等)需要採取的措施,從而突顯社區舉足輕重的角色。正因社區對於我們身心靈如此重要,講者亦會透過在社區的實戰經驗,說明社區規劃和發展如何有效達致可持續發展目標,並讓我們去預防和應對未來的大流行病。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二講:社區規劃對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2020-06-09) 閱讀全文 »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一講: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素:新冠肺炎的啟示 (2020-06-02)

本文為2020年6月2日「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一講「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素:新冠肺炎的啟示」的講座摘要紀錄。在這場講座中,黃洪教授、鍾一諾教授、范寧醫生簡介了國際及紐約受新冠病毒影響的狀況,再利用本地電話問卷搜集得來的實證數據,探討新冠病毒對香港不同社會層級市民的健康影響。講者又分享了在新冠病毒疫情下香港基層市民的故事,藉以說明疫症如何加劇香港社會不平等現象,令弱勢社群更為弱勢。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第一講: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素:新冠肺炎的啟示 (2020-06-02) 閱讀全文 »

可持續發展的歷史—由MDGs到SDGs

今年六月,中大的大學通識教育部以「可持續大挑戰:伴疫時代對話錄」為題,舉辦了一連五場網上講座。論壇以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框架,探索健康不平等的社會因素、城市規劃與社群福祉、氣候變化與食物安全、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挑戰,以及建立可持續未來的途徑等課題。論壇希望鼓勵同學及與會者反思身為全球公民的責任,以及日常生活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本文簡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歷史背景和特點、實現目標遇到的難關,以及中大通識在校園推廣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工作,務求令讀者對這些議題有一基本認識。亦歡迎讀者一覽五場講座的文字紀錄或觀看網上錄影重溫講座內容。

可持續發展的歷史—由MDGs到SDGs 閱讀全文 »